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全能代课老师

第四百五十三章 杨正东的颁奖前奏曲

全能代课老师 烟雨任小生 7687 2024-05-08 19:13

  <sript><sript>

  颁奖盛典还在继续,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

  颁奖也接近了尾声,杨正东坐在座位上,几乎每一个获奖短片他都会去看。

  而且极为认真地去看,从中收获了许多东西。

  有的是钦佩于获奖者的精神意志强大,有的是敬重于获奖者的职业操守伟大。

  此时此刻,他感觉自己的思想获得了升华。

  原本以为华夏国内的教育发展缓慢,是所有人都没关注到教育方面。

  现在发现他是错了,并非没有人关注,而且关注的人还比较多。

  无数人坚持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为国家教育做贡献。

  也在全心全意的为着学生们的未来考虑。

  这些人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中学老师,亦或者是乡村代课老师。

  都是用青春和年华谱写着一部部属于自己和教育的故事。

  比如滇州的大山中,杨正东的希望学校还没有覆盖的地方。

  那里有一座普通的中学,由一位当年支教的女老师创办。

  这所学校成为大山中,女孩子想要走出大山的一座圣地。

  这里没有过硬的教学条件,也没有来自许多好大学毕业的老师。

  就连学生,都是从辍学之后,又一次次拜访家庭叫回来上学的女生。

  整体的成绩只是普通中学中比较一般的,但是就是这么一座学校。

  让那位张老师付出了一生,也为附近的女孩们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杨正东看到这位张老师的短片,不由的想起前世那位瘦小的老人。

  同样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在西南大山之中,同样是倾尽自己的所有为女孩改写命运。

  也同样将吃药的钱都投入到学校里面,生前就交代死后不要举办葬礼,直接将她的骨灰撒到大海中就好,省下的钱给学校的孩子添置教学用品。

  立一时的志向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照理想坚定地去走。

  今天获奖的这些人都是这样,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是正值青春的壮年,都用自己的坚持书写着生命的光华,用理想绘制着学生的未来。

  他心中不停地翻腾着、感动着,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又有了新的认识。

  要去做的、要改变的还很多,最好是能够让华夏不再有失学。

  最好是能够让华夏少年都能走上人生的巅峰。

  最好是能让华夏文化的光华笼罩四极。

  最好是能让华夏文明万古长青!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这样的人生才不算辜负此生。

  不然穿越过来碌碌无为一辈子,那岂不是浪费这天大的机遇?

  估计系统立马就得撂挑子,让他在这个世界自生自灭。

  “现在马上进入我们的最后一轮‘教育功臣’勋章的颁发,大家知道从建国到现在,华夏的‘教育功臣’一共只有位。这位都是为国家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为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里程碑式贡献的人民教师,多年来‘教育功臣’多次轮空,只因为国家在激励教师队伍,也激励我们的教育界同仁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我们华夏的教育再次推向更高的层次。”

  主持人在第六轮的颁奖完成后,上台激动地说道。

  无论是台下还是台上,都在被一种叫做感动的氛围笼罩。

  主持人也一样不能免俗,心中也充满的感动与激动,甚至都不敢上台主持了。

  生怕因为太过于激动说错了话,毕竟这次颁奖是现场直播,无数电视观众和网络平台上的网友在围观,说错话丢的不仅是台里的面子,更是对于华夏这些优秀教师的亵渎。

  不过不说还是不行的,毕竟主持是他的工作。

  也是他不可推辞的责任,只能调整心情再次主持。

  “今天,‘教育功臣’勋章时隔十年,再次的出现在我们的领奖台上,因为有人已经足够资格获得这份荣誉,也足够资格承担这份荣誉背后的责任,他是谁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获奖短片。”

  大厅的光线暗了下来,一声清脆的鸡鸣响彻整个演播厅。

  大屏幕上由远到近出现一座群山掩映中的村庄,老旧的石头房、古朴的石板路。

  镜头沿着街道缓缓推进,前面出现一座普通通通的小学校,郎朗的读书声传入耳中。

  杨正东惊讶的看着这个镜头,画面他当然熟悉,就是梦溪村和梦溪村小学。

  只是这是什么时候拍摄的?他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

  但是可以肯定绝对不是近期拍的,因为村子早已不是这个模样。

  这座他使用过一年多的小学,现在也早就不再使用,成为了希望学校校史馆的一部分。

  简直太让他惊讶了,难道从几年前国家就开始关注他了?

  顿时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镜头再次前推,教室里的镜头出现了。

  一个年轻人正站在那老旧的水泥讲台上,意气风发,洋溢着温暖的笑容在给孩子们讲课。

  手中的粉笔捏在指尖,手臂挥舞着,充满着青春与激情。

  下面的孩子也都带着幸福的微笑,认真地听着老师的讲课。

  在这些孩子中,他看到了王小茹、看到了杨晓红、看到了梁亚辉

  顿时心中了然,这应该是最初的时候,童瑶嘉两个人拍下的镜头了。

  不然亚辉现在都已经上高中了,绝对不可能是近期拍摄的。

  而且那块已经看不出黑色的黑板,也说明着拍摄的时间。

  毕竟年的暑假,这所老教室就已经进行了改造。

  课桌也用的都是新课桌,不再是这些缺胳膊断腿的课桌了。

  “他,以弱冠之龄登上三尺讲台!”

  厚重的画外音的响起,顿时将杨正东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不禁自嘲的笑了笑,看来无论是多大的年龄,对于最初的回忆都是铭记于心的。

  他无数次午夜梦回,破旧的教室、短腿的桌椅,还有孩子们快乐而纯真的笑脸。

  这些都无数次的回到他的梦中,那段时间是他从业以来最艰辛也最快乐的日子。

  毕竟他在蓝星的教师之旅,是从这间破旧的教室开始的。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专毕业生!”

  “他,稚嫩的肩膀承载了全村孩子读书的希望!”

  “他,用自己的努力走出别人仰望而不可及的路程!”

  音乐的声音越来越高,上课、补习、深夜批改作业、备课。

  这些场景都在片子中一一浮现,当然镜头的主角都是他。

  不过杨正东看到那时候的自己,还真觉得挺好笑的。

  确确实实如同片子中说的,那时的他还太稚嫩。

  身板消瘦、脸颊泛黑,嘴唇上还有一点点毛茸茸。

  穿着那件洗的发黄的白衬衣,努力的在装出严肃。

  “他在学校中开荒种地,用卖菜的钱给学生开办营养早餐!”

  “他课余时间充分利用,去给别人做席面换来了学校食堂!”

  镜头还在转换,从那片已经拔了一半的荒草菜地,到建设在王成枝老院的简陋食堂。

  如果不是看到这里,他险些都忘记他还有个“杨种草”的名头。

  别人种的是菜,他种的菜是长在一人高的草中。

  幸好这个片子没有将那些杂草中的菜拍出来,不然杨老师还真感觉有点脸红。

  片子的内容持续推进,有兴华科技的一些资料,有星辉音乐的一些资料和他的专辑。

  也有希望基金会开会和去全国各地探访的镜头。

  镜头再次转回梦溪村,这时的画面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那个落后的小村庄了。

  航拍器从空中俯瞰,一栋栋别墅立在山坡上,一片片的楼房形成社区。

  战地一千多亩的三个校园,呈现一种卡通火箭的形状展现在大家眼中。

  如同鸿雁翱翔的大门口进入,规划合理、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

  一片片翠竹林从掩映着山泉溪流。

  明亮的教室中,学生们在认真的读书。

  宽敞的图书馆中,孩子们认真地看书阅览。

  整洁的学校食堂里,一排排窗口都是孩子们再打饭。

  平坦的学校操场中,孩子们进行着各项的体育活动。

  “是他创新性的提出并实践义务教育的理念,让千千万万的孩子不会因贫困而辍学。”

  镜头再次从希望学校本部转开,越过祖国的高山丛林,进入到西北的沙漠边缘,首先出现的是黄沙村希望学校,同样是整洁规整的教学楼,一脸笑容的孩子们。

  然后镜头开始快速转换,青山高原上的希望学校、宁州山谷中的希望学校、西疆戈壁边缘的希望学校、北疆草原上的希望学校、黔州深山中的希望学校,藏边、蜀州、滇州、桂州、赣州、关东,一座座希望学校拔地而起,全都是郎朗的读书声和孩子们纯真快乐的笑容。

  “四年,所希望小学,余万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得以在明亮的教室、先进的设施、美丽的校园中继续追寻未来的光明!”

  “四年,着力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让所有的学生获得全方位的成长!”

  “四年,数以万计的年轻教师,在他的带领下扎根在祖国大地的南北西东!”

  “四年,他创办的企业成为国内各行各业的龙头,成为民族工业的骄傲!”

  “四年,他创立的希望基金,成为国内教育慈善领域的标兵!”

  “他经常说自己不是天才,而是不断为了梦想在坚定前行!”

  “他经常以代课老师自称,告诉自己不能忘记曾经的期盼!”

  “义务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希望工程,一个个伟大的符号展现在华夏的大地上,一个个伟大的举措,带动着华夏教育的提升!”

  “这些符号将华夏大地点亮,为无数华夏少年的未来照明!”

  “每当提起的时候,我们都会轻轻地念出一个名字”

  <sript><sript>

  <sript><sript>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